直缝钢管的焊接生产过程特点
在直缝钢管的焊接生产过程中,内外焊道焊偏总是存在的。由于焊偏的存在,可能造成的结果是内外焊道熔合量过小、未熔合及未焊透等缺陷。在APISPEC5I二一2007中仅对焊偏量给出了,由于实际内外焊道的形貌并不是完全左右对称的,所以依据该标准对焊偏量进行测量时,内外焊道中心线的选择不明确。
APISPEC5L一2004中规定,只要无损检测证实焊缝完全焊透并充分熔合,焊偏(焊缝偏离)不应作为拒收的依据。在APISPEC5l一2007中对埋弧焊接(SAW)和熔化极气体保护焊与埋弧焊组合焊接(COW)钢管的焊偏量做了如下要求:焊偏量在下述规定范围内且无损检测结果表明焊缝完全焊透和熔合,SAW钢管和COW钢管焊缝的焊偏不应成为拒收的理由;其中对于壁厚t镇20mm(0.8in)的钢管,焊缝最大焊偏量应不超过3mm(0.1in),直缝钢管厂家对于壁厚tX20mm(0.8in)的钢管,焊缝最大焊偏量应不超过4mm(0.16in)。所以APISPEC5I二对于焊偏量的规定,都是基于保证内外焊道充分熔合的基础上。
中心线法可以保证给出唯一的焊偏量值,但是此焊偏量是以盖而焊的宽度为测定基准,由于焊偏的存在,此方法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内外焊道熔合部位的实际偏移量。中脊线法基于焊道结晶中线测量焊偏,由于实际焊道的中脊线并不是规则的直线,内外焊道的中脊线通常并不是平行的,因而也难以准确测量焊偏量;弧顶偏离法是在考虑内外焊道充分熔合的基础上进行焊偏量的测量,由于内外焊道的熔合,需要依靠未熔合部分的轮廓延伸勾划内外焊道的弧顶,因而主观性较强,通常难以保证焊偏量测量值的唯一性。
综合以上分析,现在工程实际中进行焊偏量测量的三种金相方法各有优缺点,每种方法都难以准确反映实际焊偏量。2011年7月发布的APISPEC5I二一2007-ADDENDUM3,对焊偏量的测量作出了定量唯一的规范。分别为过内外焊道边沿结合点处且与焊管外表而切线平行的线的中点,距离。为分别过M:和M:点且与两平行线垂直线的距离,此即为焊偏量。此方法的基本点在于,焊偏的规定是基于规范内外焊道熔合部分的偏移量,焊道表而部位可以不予考虑偏移,以达到控制焊偏的目的;由于该方法测量结果唯一,从而消除了不同测量方法引起的争议。
大口径焊管在车间生产线上,以X射线法来测量焊偏量具有在线、无破坏等优点,相比金相法也更快捷、简单。但是X射线法测得的焊偏量与中心线法测得的焊偏量基本一致,故难以充分保证焊接钢管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故X射线法可以做为焊偏量测量的辅助方法,可以给焊接岗位和终检岗位提供快速的焊接质量反馈信息。
河北龙马钢管制造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hebeilmgg.com)无缝化钢管,无缝钢管,大口径直缝钢管被广泛应用到奥运枢纽工程,输油输气管线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地铁工程,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等。